林果產業的落地生根,讓沙荒地逐漸變成了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洲,發揮生態效益的同時,也成了村民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“我們村集體有3300多畝沙荒地,2020年先流轉了800畝,種植蘋果樹。去年見到收益后,今年我們又流轉了2560畝,以后收益更多。”白彥花鎮塔漢其嘎查副書記寶音說。
“去年是800畝蘋果收益首次分紅,我們村共有158人,共分到了331800元,6年后我們大約能分到1327200元,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益。”白彥花鎮塔漢其嘎查村民朝格吉拉說。
在發展林果產業的基礎上,園區積極探索“林下經濟”發展模式,種植生長周期較長的二月蘭和芍藥,與蘋果形成“長短結合”的種植模式,構建起“樹上碩果盈枝、林下藥材生金”的生態經濟格局,不斷延伸林果產業的附加值。
“預計在2026年烏拉特前旗將建廠,發展果品深加工產業,真正實現從種植到加工、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。”白彥花鎮塔漢其嘎查副書記寶音說。
如今的塔漢其嘎查,實現了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的雙贏,以綠色為底色,走出了一條“土地增綠度、村民增收入”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