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位于蘇獨侖鎮的“佘太紅”高脊大跨式設施農業基地,一排排現代化育苗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眼下正值最佳移栽期,工人們正忙著搬運秧苗,進行挖坑、栽苗、覆土等作業。大棚內,一行行嫩綠的圣女果秧苗整齊挺立,展現出勃勃生機。“項目一期208個大棚目前已全部投入運營,其中130個大棚用于育苗,共計培育各類瓜果蔬菜秧苗130萬盤。剩余大棚計劃從5月到11月開展茄果類果蔬種植,主要以圣女果口感小番茄為主。”內蒙古為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白曉峰說。
據了解,該項目由內蒙古鹽堿地治理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承建,總投資1.87億元,總占地面積1800畝。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高脊大跨式設施農業溫室500座,總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,以及配套的辦公用房、倉庫、蓄水池、園區道路等基礎設施。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700畝現代大棚及配套設施建設,年育苗能力達200萬盤。
項目采用多項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: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配備自動溫控、水肥一體化、物聯網監控系統;應用高脊大跨式暖棚技術,結合自動噴淋系統與雙拱雙被鍍鋅鋼管結構,顯著提升水、光、土資源利用效率;配套“井黃雙灌”系統,較傳統種植節水65%;通過蓄水池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,有效降低污染與能耗。
在運營模式上,基地創新采用“雙茬輪作+訂單農業”模式。2月到5月早春茬集中培育青紅辣椒、番茄、西瓜等秧苗供應周邊市場;5月到11月夏秋茬全部大棚種植優質圣女果,直供北京、廣州等高端市場。同時,基地推行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合作機制,已與7個合作社、65戶農戶建立訂單農業合作關系。“項目運營后可提供500個就業崗位,幫助當地農牧民年均增收5000多元。農戶不僅能就近采購優質種苗,降低生產成本和運輸風險,還能享受我們提供的全程植保技術服務,有效提高作物成活率和種植效益。”白曉峰說。
該項目的建成投產,不僅通過土地集約化利用改善了城鄉生態結構,更推動了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,為當地綠色生態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。